商周石棚墓
时间:2021-10-19 15:50:44 来源:信息中心

石棚墓是用巨石做墓壁并封顶的墓,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一种墓葬,常见于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日本、葡萄牙和南美洲等国也有遗存。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浙南沿海也出现了石棚墓。1997年6月,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钱库镇桐桥村箭岙现存3座石棚墓,把鳌江流域人文历史上推到商周时代。墓群西、南、北三向山麓环抱,东首为开阔地,现存一座较为完整,因这种巨石墓葬文化在国内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桐桥村有石棚墓群,说明此地在商周时期已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否则,要搬运几吨甚至十几吨重的巨石并支起石棚墓,那是不可想象的。

桐桥1号石棚墓。盖石略呈长方形,厚0.55—0.60米,长3.68米,宽2.06米,周长9.45米。盖石下支撑柱1根,高1.84米。墓葬盖石伸出柱壁外,支柱与盖石之间结合不甚紧密。

桐桥2号石棚墓。占地约20平方米,现存四石柱分立于四向,每柱端距地表约1.50米。其东西向两柱相距分别为1.80米和2.70米,四柱上端原压盖扁圆形盖石,现无存。

桐桥3号石棚墓。尚存两石柱,每柱高约2.00米,厚约0.80米,相距3.10米,其余石柱和盖石已毁。

浙南石棚墓主要分布在瑞安市莘塍岱石山、马屿棋盘山、塘下杨梅山,平阳县鳌江镇垂杨村龙头山和苍南县桐桥等处,已发现55座。它们利用巨大天然石块(有的经过加工),再加支撑、覆盖而成,在考古学上属于“巨石建筑”类型。1993年冬,文物部门对岱石山30多座石棚墓进行发掘,出土陪葬品有印纹硬陶罐、豆、鼎、纺轮,原始黑瓷尊、豆,原始青瓷簋、碟、盂、碗、鼎、豆,青铜矛、戈、锛、凿、镢、镞、短剑、小编钟等,经鉴定为西周、春秋时期器物。

石棚墓分为两种:一为桌式石棚墓,即在地面竖3—4块壁石,上面盖一块大石构成;二为棋盘式石棚墓,即在大石板下面支以4—8根支撑石构成墓室。瑞安、平阳和苍南桐桥的石棚墓均为棋盘式石棚墓。而朝鲜、韩国两种均有。据文献记载,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始于商代箕子。箕子为商纣王的叔父,商灭后,箕子带5000名商代遗民迁徙朝鲜半岛,并带去了商代文化,对半岛文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前,温州学界对浙南地区石棚墓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它从辽东半岛或日本传播过来,是一种“舶来品”,认为那时苍南先民与朝鲜、日本已有交往;二是从浙南与日本石棚墓的共性来看,浙南石棚墓似乎曾经直接影响日本,甚至有人认为日本语音与语法与瓯语相近,进而认为,部分日本先民从温州一带渡海过去。(杨道敏)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