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夫故居——《苍南老宅院》
时间:2021-12-22 09:24:33 来源:信息中心

一、李家车学士第

在钱库镇李家车村前江心河头西首,有一座清代大宅院,这就是我国当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李锐夫故居。李宅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坐北朝南,这是江南垟水乡最佳的冬暖夏凉的朝阳选向。宅院由台门、正屋、厢房组成,正屋为传统落翼五间明檐的大七间平房,建于块石垒成的台基上,上阶压条石,明间前置二级踏步,面阔七开间,进深十二架七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前后廊,辉绿岩打制的柱础负着正方形栋柱。屋内梁柱、斗栱、雀替、门扉、窗棂、挂落都有花鸟图案的雕刻。屋面双落翼硬山顶,正脊上有用砺灰堆塑的凤鸟吻(朝风),显示其家庭有庠生(秀才)功名者,上铺阴阳瓦,前檐置瓦当、滴水。左右两侧有青砖砌就的封火墙。主屋中厅前后有一条用平整的花岗岩条石铺设的甬道通往前后门。

李锐夫故居    萧云集/摄

宅院主人李文卿(1855—1914年),李锐夫之父,字树芳,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几代人都是庠生,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例选登仕郎。他接手这座大屋时,对大院做了一次大维修,先把主屋被白蚁蛀坏的方形栋柱换成圆柱,又在宅院前后分别建了一座前门三间大台门,一间水门汀西式后台门,后院左右各建一幢对称的三间厢房。大院四周用花岗岩菱形阁石为基础砌青砖的大围墙,把院子包围起来,使整座宅院更显得大气与威严。厢房都面阔三开间,进深十架六柱,分心前后双步梁带前后双步梁带前双步廊,屋面硬山造。西首厢房是李锐夫的书房,1948年春,他从英国剑桥大学留洋回国时,曾在此生活一段时间,除了研究做学问外,还近距离接触了故乡的人与事,体验了乡音乡情。宅院前面三间落翼大台门中间的门楣上曾挂有一方黑底金字“学士第”匾额,因年久失修,今前台门已经坍塌,围墙已经失迹。因尚有人居住,目前正屋和左右厢房基本保存良好,后台门也尚存。

李文卿是饱学之士,家业殷实。他一生重视子女教育,不惜重金培养后人成才,育有二子三女,都受过高层次的教育。大儿子李哲夫肄业于北京大学,民国时期在当地政府为官,是一位很有威望的人士。李文卿三个女儿也都是高等学校毕业,旧社会婚姻以门当户对结亲,因此其女婿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某一方面拥有专长的人。李家可谓是人才济济。

二、数学家李锐夫

李锐夫(1903—1987年),李文卿次子,原名蕃,数学家、天文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市数学学会理事长,著有《高中三角学》《太阳系》,译有《微积分》《数学分析中的问题与定理》等。

李锐夫    杨道想/提供

李锐夫自幼跟随父辈熟读经史,还练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长隶书与魏碑。他在钱库小学毕业后,考上素有“数学家摇篮”之称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前身)。1925年李锐夫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东南大学数学系(国立中央大学前身,即今南京大学),从此迈进了神奇的数学殿堂。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但专攻数学,还对天文学进行了自学研究,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930年,李锐夫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先到江苏常州中学当数学老师。因教学方法独特,深受学生欢迎,学校破例给他配备助教。李锐夫敏锐地看到当时“三角学”课程的重大缺陷:只能处理180度以内的角。1935年,他为高中学生编写的《三角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首创从任意角出发讲授三角函数,人称“李蕃三角”,一时风靡全国。

1934年开始,李锐夫在广西大学、山东大学任教。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北方院校南迁。1937年,在孙泽瀛帮助下,没有留学背景的李锐夫到重庆大学任教,翻译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范因(Fine)所著的《范氏微积分》,由正中书局刊行。1939年,靠优异的科研成果和教学业绩,年仅36岁的李锐夫被重庆大学正式聘为教授。

1941年夏,重庆大学学生要求民主自由,遭到军警镇压。李锐夫同情和支持学生们的斗争,结果只能离开重庆大学,到贵阳师范学院任教。次年,贵阳师范学院数学系学生何尊贤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国民党政府下令要学校开除该生。李锐夫对校长说:“何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应开除。如果校方坚执己见,我将带领全数学系教职工集体辞职。”校长最终让步。后来何尊贤去了延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担任贵州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回忆这段往事,何尊贤深情地说:“这件事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假如没有李先生的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锐夫被教育部选派到国外留学。初时确定他去美国,但在办手续时美方要求中国人在申请签证时按十指指印(对西方人没有这一要求)。面对这种歧视性的要求,李锐夫断然拒绝,表示宁可放弃留学,也决不按手指印。教育部只好改派他赴无须按指印的英国访学。1946年,李锐夫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在著名数学家李特伍德教授指导下从事复变函数论研究,专攻整函数。

在英国进修期间,他处处考虑到自己是中国教授,应有中国教授风度。比如,上街乘坐电车,他一定要坐头等车,因为坐三等车会失中国学者面子和尊严。两年进修结束后,李锐夫于1948年春回国任教,先后担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一大学聘他为讲师,他认为决不可把中国教授降为美国讲师,断然拒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锐夫担任复旦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从复旦大学调往华东师范大学任数学系教授兼副教务长。1957年反右运动中,毛泽东主席在上海接见六教授,他是被邀的人物之一。毛主席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围桌相谈两小时。1960起,李锐夫担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民盟中央委员,1962年任上海市高教局副局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73岁高龄的李锐夫还招收函数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他常称自己是“三书子”,即一辈子“读书、教书、著书”。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自己总结说:“我一生教书,为年轻人做点事,仅此而已。”

对于子女,李锐夫都给以无限关爱,但竭力主张由他们自己去奋斗,不能依赖长辈生存。他说:“把他们培养到大学毕业是我的职责,也是送给他们的最大礼物。”为此他特意书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勉励子女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其子李作骏1926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9年晋升教授,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陕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

李锐夫也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历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也是中国民主同盟老盟员,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二、三、四、五届常委、副主委,上海市第三、四届人大代表,第二、三、四、五届上海政协常委等。1987年1月26日,李锐夫在上海病逝,享年84岁。(黄孟广)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