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渊雷故居和苏中武故居——《苍南老宅院》
时间:2021-12-27 10:49:00 来源:信息中心

钱库镇新安片区玉龙口村遥对荪湖山,地势平坦,曲水环绕,似玉龙吐珠,是一片沃土佳壤,村中以苏姓为主。民国时期开始至今,玉龙苏氏名家辈出,人文升腾,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其中有苏渊雷、苏中武等40多位知名学者,玉龙口又被称为“教授村”。2019年因与大树下等村合并,更名为来谊村。

玉龙口村全景    金余仁/摄

一、苏渊雷故居

1.老宅院重焕光彩。苏渊雷故居位于来谊村玉龙6号(原为玉龙村56号),坐北面南,清末合院式建筑,属县级文保单位。故居有七间平房主屋,后面左右各设三间二层厢房。正房前原天井处五趟甬道用规则、材质统一的花岗岩条状石板中间直铺、两侧横铺而成,以保持天井的平整,并可防水防滑。正房建于阶条石压面、陡板石砌筑的台基上,明间前置三级踏步,与中心甬道同宽,正房面阔七间,进深十三架七柱,明间置三对六扇木质槅扇门,除上绦环板雕刻花卉、鸟兽图案外,其余部位均素白无饰,次间设六扇长窗,回形纹格心,中心两扇可开启,两侧则固定,梢间两檐柱间隔断设槛窗,并于廊部安置木板门,明间前部用内额,以雕刻精细的水波纹雀替承托,并用挑斡做法,利用力学杠杆原理,减柱以扩大室内空间。前檐枋用花瓣斗承托,拱身雕刻龙头鱼身纹,槽升子做成花瓣样式,前檐出两跳,第一跳挑檐枋下置回形和古币纹挂落,第二跳枋下置水波纹雀替,柱下用青石质地鼓形础,上下部均刻有横凹线,屋面双落翼硬山顶,阴阳合铺小青瓦,檐口施勾头、滴水,多绘寿字、花草等纹,椽下压望板,砖砌抹灰清水脊,正脊两端塑江南较为常见的尖叶状脊头。宅院原有后台门和围墙,“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推倒。

苏渊雷曾在这里生活学习,度过了年少时光和部分晚年时光。经多年的自然风雨侵袭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故居破损残缺严重,修复前仅存正房。为保护好这一县级文保单位,发挥其更大的历史和文物价值,钱库镇委托杭州一家文物修缮设计单位制订了修缮方案。2018年10月24日下午,苏渊雷故居修缮启动,工程概算400万元,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保护修缮,最大限度保护建筑原貌。修缮启动仪式上,苏渊雷之子苏春生捐赠了精美的书画作品。50余名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在故居参观、合影留念,共同缅怀苏渊雷先生。

2.苏文波建水月楼。明朝中晚期,平阳县(含今苍南县)沿海遭遇倭寇之乱,江南垟人口锐减。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来自闽南的青年苏隆吉在平阳二十七都藻溪一带经商,长期寄宿在东溪昌门宫一户姓李的财主家中。李公有女无子,见苏隆吉聪明伶俐,相貌堂堂,且人品笃实,就将他招赘。苏隆吉继承李公全部产业——45亩山田,并生二子:朝文、朝彬。后来,苏家迁往不远处的江南垟,大房苏朝文居望里半港,小房苏朝彬居玉龙口。

玉龙口苏氏世代务农,至第七世苏玉山时,苏家已经薄有积蓄。苏玉山素行纯朴,不事繁华,谱载“事上克敦孝敬,御下备极慈祥”,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他六十大寿时,平阳县儒学正堂王世杰亲自为之写寿序。苏玉山有三子:凤来、凤辉、凤儒,着力培养他们读书,他们都成为出类拔萃者。

长子苏凤来,字兆华,号梧生,生性仁慈,处世从容;待人接物,如大雅春风,令人如饮醇醪。苏玉山临终前叮嘱苏凤来:“本来应该让你当家,但你的生性太驯服,太没有心机,不如让弟弟来当家为好,你不要跟他争了。”苏凤来淡然接受父亲安排,分家时,“田庐牛马,悉取疲顽,而精美者让之诸弟”。清光绪四年(1878年),平阳县令冯德坤下令在黄车堡地方设置7个社仓,他听说苏凤来急公好义,希望他负责管理社仓。当地百姓听说是苏凤来负责社仓,无不心悦诚服。

晚年的苏凤来精神矍铄,耳聪目明,鹤发童颜,长髯承颐,飘飘如银,恍如神仙中人。仁者寿,果然不虚。他经常自恨因父亲早逝而没有机会到太学读书,故不惜重金聘请知名塾师教读其子苏文波。

苏文波,苏凤来长子,榜名宗轼,号筠浦,亦作芸圃,相貌清癯,秀外慧中,善作诗文,邑庠生。但他心在林泉,不求仕进。继承家业后,他购良田,建广厦,成为一方乡绅。还在宅院西北隅临水的地方建了3间楼房,名曰水月楼。苏文波就以水月楼作为自己读书和宴会的场所,同时也作为私塾,聘请江南饱学名士陈宝宸(即陈雨田)为塾师,在楼中教读族中子弟。

这座水月楼也是苏文波陶冶情操的地方。忙时他闭门种菜,负耒横经。遐时于晨夕花月,葛衣野服,抱膝长吟。师友来时,在楼上雅集,诗词酬唱,吟诗作画。塾师陈宝宸曾写道:“我是识字耕田夫,今吾子芸情艺圃,痼癖烟霞,既耕且种,还读我书,闲情逸兴,适隐符眉山氏之遗愿焉,彼区区多金之田舍翁乌足与之语哉!”刘绍宽、王理孚、夏绍俅、陈宝宸等江南名士都是水月楼的座上客。

苏伍兰(1881—1911年),苏文波之子,名寿芝,又名炳鑫,国学生。据宗谱记载,伍兰少年老成,为人慷慨任侠,勇于赴义,有乃父之风。他负责《苏氏宗谱》的修纂,广获好评。

3.苏氏父子名天下。苏渊雷和其子苏春生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知名教授,都是上海文化名人。

苏渊雷(1908—1995年),原名中常,字仲翔。父亲苏伍兰英年早逝,遗下孤儿寡母。据苏渊雷自述:“余生四岁而孤,兄弟二人惟孀母是依,灯影机声下每睹慈容哀戚,辄悲不自胜。伤感之质,盖植根于此。”其母徐氏见苏渊雷聪明,就将他带回娘家。苏渊雷外公徐迪秋当时是金乡小学校长,住在余家大院,苏渊雷就在金乡小学读书,后来考入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即后来的温州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判刑19年。在狱中与同囚战友刻苦学习马列经典著作,苦学英语,涉猎佛典、《圣经》等。在狱中写成一部5万余字的学术专著《易学会通》。先后2次上书蔡元培,请求设法营救狱中同志。1933年6月,在刑期已执行三分之一时,获保释出狱。7年囚禁的辛酸和学有所成的喜悦,一起涌上青年苏中常的心头,从此他易名“渊雷”。出狱后,受聘为上海世界书局编辑。

1971年苏渊雷退休回乡侍奉母亲时合影

1949年5月20日,上海解放。苏渊雷被推任为上海市军管会高等教育处兼文管会秘书,负责筹备工作,同时负责清点海关截留历史文物及各机关图书资料。1957年5月,他针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在《文汇报》和《解放日报》上同时发表2篇文章,提出“专家教育与通才教育”“关心时事与自觉学习”“教学大纲与课党争鸣”“团结老辈与培养新生”,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进行自我改造,如何正确贯彻“双百方针”等问题。于1958年反右补课时,被错划为右派,不久调到哈尔滨师范学院。这时,一种“吾生已惯波三折,放眼乾坤日月长”的勇气,促使他发愤忘忧,将酝酿多年的写作计划付诸实行。

1962年,周恩来总理关照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伍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苏渊雷得以摘帽,并调黑龙江史学会主持“读史讲座”。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复遭冤屈,插队落户,继而被勒令退休,遣送回原籍。苏渊雷在玉龙口故居与母亲生活了短暂时间,后移居钱库、平阳。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终于使他长达20余年的沉冤昭雪,返沪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95年11月13日,苏渊雷在上海同仁医院病逝。

苏渊雷数度赴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赢得海外学者的崇敬,素享国际声誉。他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并被选为上海市有特色的艺术老人。他毕生从事文教事业,眼明手快,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余事书画,被刘永翔誉为“诗书画三绝兼擅,文史哲一以贯之”。一般人如能精通一门学问,就足以自豪了,而他却兼而有之,臻于自然浑成的境界。他一生著述等身,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据不完全统计,已刊著作有30余种,论文百数十篇,主要著有《读史举要》《白居易传论》《名理新论》《玄奘》《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苏春生,1939年生,苏渊雷之子,名畅,号雪堂,著名山水画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中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等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兼任日本洗心水墨画会顾问、美国委拉诺瓦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艺湾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春江画院副院长、黄山书画院特聘画师等。他擅长山水,取法传统,别出新意,笔墨精湛,画风典雅。尤喜为黄山传神,他笔墨下的黄山奇峰耸秀、云海飞动、松风流水,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看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曾拍摄了《苏春生画黄山》8集电视专题片向全国播放。

苏春生非常支持苏渊雷故居的修缮工作,他说:“对故居重新修缮,这是一个大好事情,这就把苏家的根留下来了,这也意味着爱国主义基地留下来,传统文化基地留下来,将来还可以做些文化工作,或者其他工作,让我们新农村越来越好,这也是县镇两级不断努力的结果。”

二、苏中武故居

1.乐善好施苏凤儒。苏中武故居位于钱库镇新安片区来谊村玉龙5号(原玉龙村50号),由玉龙口苏氏七世祖苏玉山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至今200年左右。苏中武故居坐北面南,为合院式建筑,布局与苏渊雷故居相同,七间平房主屋后面左右各设三间二层厢房。原有后台门和围墙,“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推倒。1951—1955年,玉龙乡政府就设立在苏中武故居。因年久失修,加上遭多次台风侵袭破坏,苏中武故居两侧厢房于二十一世纪前后坍塌,仅存正房。近年来,玉龙口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苏中武故居与苏渊雷故居一起已由钱库镇人民政府出资修缮,2020年基本修复完成,古宅焕新颜,成为江南垟又一处人文景观。苏中武故居未列入苍南县文物保护点。

苏中武故居兴建者苏玉山(1802—1871年),谱名仲济,号昆圃,育有三子:凤来、凤辉、凤儒,都自幼读书,成为出类拔萃之辈。其第三子凤儒,捐名凤翥,字兆卿,号谷友。生性纯朴,一生务农,善于治生,继承父亲产业,家道小康,成为一方乡绅。他致力于经营良田,建筑华屋。但勤俭节约,穿着简朴,布衣草履,状若穷人。常施药饵以活病人,筑桥路以惠行旅,葬义冢以泽枯骨,其善举无不慨然为之,不为人后。最为人称道的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宜山陈筱垞创办平阳中学堂,发动捐资,不少富绅犹豫观望,但苏凤儒慨然捐助400两银子,带动了其他乡绅捐资。平阳县令亲赠“嘉惠士林”之匾。

苏凤儒有五子,都学文,其中次子苏文铨(1870—1895年),字运庚,是国学生,其妻是鳌江乡绅叶昌伦之女。文铨体弱多病,叶氏服侍周到,听说服亲人之肉可以疗疾,她数次自割股肉做药,可惜终归无用,文铨最终早逝。叶氏一切如常,但过完了七七丧期,一天夜里,待家人安睡后,她悬梁自尽。子女半夜索母喂奶,见没有反应而啼哭。家人惊醒,入室查看,叶氏去世已久,后来官府请旨旌表。文铨夫妇遗下幼子苏法竞,由祖父母抚养。

2.江南名绅苏法竞。苏法竞(1893—1975年),名寿康,字炳骔,又名骅,英姿卓越,聪颖异常,有过目不忘之才。自幼在水月楼私塾中就读,接受陈宝宸执教。后来,就读于陈筱垞创办的群演公学(宜山小学前身)。三年后,其祖父苏凤儒送他入杭州府中学堂。五年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书期间,苏法竞到上海、金陵、天津等地游览,使他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玉龙口村周边都是大姓强族,玉龙苏氏富户虽多,却常受欺凌。当时苏氏族内长辈相继去世,族内不可无人主持。族人建议苏法竞奶奶方氏写信给正在外地读书的苏法竞,希望他回来主持家政。

苏法竞素有远志,但家族召唤责无旁贷,只好中断学业回乡。苏法竞早年娶妻陈氏,早逝,遗下一子苏中缙。苏法竞在北大读书时结识了同学和温州同乡宋任夫,结缘其妹宋慧云。宋家在温州是书香门第,宋慧云知书达礼,嫁给苏法竞后,生下中武等子女五人,但视中缙如己出。

在家乡,苏法竞将水月楼内私塾改为“玉龙公学”,族内贫寒子弟都能入学。他每天处理族内琐碎事务,周旋于村际之间,族人赞许他少年老成,有先祖遗风。苏法竞为人心胸大度,处事公道,不屑于斤斤计较。有时替人排解纠纷,暗地里自己垫资,以息事宁人。他因学识兼优、在当地声誉鹊起而被推举为平阳县议员。

在议会中,他与恩师刘绍宽,好友王理孚、夏绍俅等共事,经常议论风生,出类拔萃。但也因才高而遭人忌恨,有人向省城举报,说苏法竞“中伤时事”,结果苏法竞被逮捕到杭州。刘绍宽在日记中写道:“民国十八年己巳(1929年)三月七日,廿六辛亥……陶铸民、杨君旭来,言东社李英樵电省,以陈方表、谢班卿、王君博、苏法竞等乱贴标语,丑诋主席,阻止登记。奉令密拏,现法竞已被逮云。”

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平阳县国民党右派清洗了共产党人,但在国民党右派内部的争权夺利又已开始。1928年7月,浙江省全党部指派平阳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对党员进行整顿和登记,登记过程中,激进派李英樵为打击守旧派的陈方表、谢班卿、王君博、苏法竞等人,向省府举报说苏法竞等人大贴标语,反对登记。

苏法竞被逮捕至省城杭州,在江南垟引起轩然大波,乡人奔走相告,舆论哗然。刘绍宽等人出面相救,半月后,苏法竞被释放。陈宝宸对苏法竞评价甚高:“不矜不伐,无诡诈之行,无骄倨之容,足见其气宇之宏深矣。”

苏法竞虽家境拮据,仍注重子女教育。长子苏中缙,号梅鼎,南京中学毕业,震旦大学文学院肄业,后到台北地政处任登记员。次子苏中武,著名生药学家。

3.药学权威苏中武。苏中武(1917—2011年),字汉征,笔名惠迪堂。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教授(正军职待遇)。他6岁就读玉龙公学,后到平阳县立第四小学高级部(今宜山小学)学习,初中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与林肇荫、陈振东(历史学家陈功甫之子)、黄学训等同班同学。毕业后,苏中武考入杭州高级中学。1935年读高二时,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濒临死亡,休学一年,经中药调理才得以痊愈,后来转学至上海复旦实验中学,次年夏在复旦实验中学高中毕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外读书的苏中武回乡避难,在父亲苏法竞创办的私塾性质的玉龙公学基础上,创办育仁小学,自任校长并义务兼教,同时宣传抗战。他在育仁教了一年半书,当学校初具规模便辞去教职,到温州任永嘉县政府地政科登记员。1939年考取已西迁至贵州安顺的陆军军医学校药科,到金华报到,并从金华徒步到位于贵州安顺的陆军军医学校大学,师从生药学系主任李承祜和管光地两位教授。是年9月至1943年2月的3年6个月内(未放寒暑假),他修完4学年的药学课程。毕业即应征为药科生药学系助教,3年内,除协助药用植物学及生药学两门课的教学工作外,完成3项生药学研究论文。1946年春,苏中武公费赴美国军医大学进修卫生器材管理,次年秋回国时,陆军军医学校已与军队卫生人员训练所合并为国防医学院,苏中武仍在生药系工作。

1949年5月,国防医学院部分迁台。苏中武借口回原籍接眷,于6月从基隆乘机帆船回平阳鳌江。9月,李承祜教授在上海参与组建华东人民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前身),介绍苏中武任药科生药学系讲师,兼代药科卫生器材管理课。1955年药学系成立卫生器材供应教研室,苏中武专任生药学与药用植物学课教研职责,次年晋升副教授。在上海期间,他结合部队需要,着重于治疗痢疾和防治血吸虫病的中药研究。“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非法监督劳动数年。1971年释放后,再次投入教学工作,审改青年教师编写的教材。1973年借调到上海第三军医大学,为越南留学生讲授生药学课。1978年底重返第二军医大学,成为硕士生导师。1983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教授,进入校专家组。2011年3月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著作有《生药学实验指导》《被子植物的化学分类学》《药用植物学》《生物学讲义》《中药学》《卫材仓库管理》《卫生器材管理》《生药学》等。

苏中武有三子一女,大多从教。长子苏守仁,1940年生,字元真,号求是,上海同济中学毕业,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力学系,历任西北纺织工学院讲师、浙江财经大学教授,现已退休。次子苏守著,上海同济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先后任上海杨浦区教育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三子苏守朴,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任江苏舜天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商务师。女儿苏元荣,上海外贸大学毕业,任职上海外贸局进出口公司。苏中武孙辈也都是名校毕业。(陈文苞)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