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龙地名来历——《苍南地名溯源》
时间:2021-12-06 11:01:13 来源:信息中心

一、关于“渡龙”地名的传说。

民间传说,“渡龙”地名与“山龙过江”有关,当地民间习惯上一直是把“山脉”称为“龙脉”或“山龙”。从灵溪地理位置上看,确实有一条“山脉”从矾山的高洋山下来,经陈家擂过藻溪西面,奔向灵溪而来,一直到横阳支江。

据老人们口口相传,以前的横阳支江曾经干旱过。江底深处还是有“石龙”横穿而过。也就是说,这条远方而来的“山龙”,曾经从江底横穿大江。横阳支江南岸叫做“渡龙”,横阳支江北岸叫作“龙渡”。灵溪地名,出自“山龙过溪”。又因闽南语“龙”与“灵”同音,后来才称之为“灵溪”。“灵溪”与“渡龙”的地名关系是很密切的。

渡龙划龙舟    李士明/摄

民国年间,当地已建成大石桥。据当地老人说,大石桥的石板特别厚,就是江底下边有“龙”。特别是发洪水时“龙”会动。故此,大石桥的石板非常厚重,就可以压住“龙”。发洪水时,小孩子最好不要独自过桥,桥下有“龙”,过桥是会有危险的。这种拟人化的说法可从民俗学的角度得以完整诠释:如发洪水时,警告小孩子最好不要单独过桥,洪水会把“龙”冲醒过来,它见到小孩子单独过桥,就会蠢蠢欲动,甚至吃掉小孩。听起来这些传说很恐怖,其实是对小孩最好的保护。是因为发洪水时,水流湍急,小孩子单独过桥,看到桥下滚滚洪流,万一惊恐掉下去了,就很难以救上来。所以,这些传说,在某一方面说,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宋青釉带盖角形谷仓罐

1987年渡龙山出土   章鹏华/摄

二、关于“渡龙”地名的文献记载。

明隆庆《平阳县志·陡门》中,又有“度龙陡门、于山陡门、沪山陡门、下庄陡门(现萧江下庄)、灵溪陡门……”

明隆庆《平阳县志·津渡》又有“楼石渡、度龙渡、小峰渡、象口新渡”等。

清顺治《平阳县志》将渡龙列为亲仁乡二十九都。二十九都有“渡龙、古港(今过港村)、龙阁(今大观社区)”。这就说明,清初已把明代的“度龙”,写成了“渡龙”,乾隆《平阳县志》也是如此。

至清乾隆年间,“渡龙”已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渡口,人来人往比较多。其间,县令何子祥专门为南宋李士修(李士林长兄)撰写《建渡龙埠并石柱亭碑志》。

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一》将渡龙划入南港镇亲仁乡二十八都。下注:“港边、西陈、渡龙旧列二十九都今移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渡龙乡”,下辖屿峰、西程、双汇、宕顶、埭头行政村,隶属灵溪区管辖。1953年将渡龙分为渡龙、双峰两乡;1955年复并为渡龙乡;1958年公社化时称渡龙管理区,隶属灵溪公社;1961年定名为渡龙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渡龙乡。1992年5月并入灵溪镇。(林子周)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