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林氏大宅——《苍南老宅院》
时间:2021-09-02 10:28:10 来源:信息中心

经过全体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县政协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苍南老宅院》付梓在即,现将部分章节分期推出,以飨读者。

百丈林氏大宅


方位布局

百丈林氏大宅位于灵溪镇沪山片区百丈村,即今环城北路与体育场路的交叉口南面,民间称之为百丈“旗杆内古厝”。它坐东朝西,由台门、前厅、厢房、后厅等构成三进大院。

林氏大宅离西北面的沪山内河灵峰埠头仅仅两三里水路,离北面的沪山陡门仅仅三四里水路,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门前河水自东南面流入,拐了一个大弯之后,经东北边流出,成一个弓形,风水学上称之为“玉带环腰”,环境十分幽美。河上建一桥,前方又有一个大土墩在水中央,如圆月状。

林氏大宅退休教师林德义说,其上辈老人交代,桥上只能架木板,不能架石板。因为这个布局有“拉弓射月”之势,若架石板桥,这“弓”就拉不动了,民宅的风水就会受到影响。架木板过河,源于当地旧时的一种木吊桥。林氏大宅四周边环水,内又有围墙,大门前边有木吊桥限制着人们往来,这对保卫大宅内家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实起到一定作用。这风水宝地民间叫它“浮水莲花”,无论下多大雨,从来不会满水,这可能是由于地势高、四边排水良好的缘故。

建筑特色

百丈林氏大宅建筑有三个特色:

一是面积大、房间多。百丈林氏大宅总占地面积约20亩,原有76间房子,现存52间,其中有9个厅堂和4个门屋。明间面阔4.1米,堂上依次挂“登科”“荣登天府”和清代状元宰相王杰题写的“德昭壸仪”等匾额,以及林氏圣载公画像和徐氏太婆画像。

靠近前厅走廊处左右两边各设一门,其房与前厅相连,左右各8间。前也有庭院,南边长9.1米,宽28米。据林氏后裔介绍,北边有一座护厝,坐北朝南,共11间,护厝中间也有门厅,坐西朝东处有7间房子,为护厝东厢房,现已拆除。头进靠东侧南北两面各开小门屋,高2.1米,宽1.3米。前厅后为天井,略呈正方形。

正屋七开间,悬山顶,通面阔27.20米,通进深13.70米。前厅、正厅柱头栱均为重拱计心。正堂上悬挂“雁节松龄”“德昭壸仪”两方清代匾额。下有供祖宗牌位的几案,案面图案至今完好。正厅旁开两门。两侧厢房为五开间二层,悬山顶,檐上滴水瓦当保存完整。厢房后各有小天井,并开一小门。正屋后面两侧南北各有厢房3间,现已拆除。

二是台门围墙建筑精美。百丈林氏大宅现存4座台门,分别为东、北两侧各1个台门,南侧有2个台门。其中正门台门5间,悬山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建筑。通面阔18.50米,通进深7.70米。台门两边各有八字形修饰墙面,四方形的框子,上面饰有吉祥图案,左边为花鹿卧息,右边为鲤鱼凌波。围墙趾阔0.60米,顶阔0.5米,高2米,其中1.3米以上为青砖所砌,以下用乱石精砌。2003年,百丈林氏大宅部分地界因县城修筑新环城路而内缩约10米,已由县文博馆组织修复,修旧如旧。

三是配套设施完善。百丈林氏大宅在消防、起居、交通、休闲、保洁、族事活动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林氏大宅东南边凿有三个“品”字水浃(池),分别为饮用水浃、洗涤水浃和农用水浃,三个水浃都可作为消防水浃。水浃与西边河流相通,春夏季鲤鱼上水,清明祭祖上坟时,规定当年祭祖的房头车水捕鱼,作为当日办酒席所用。房屋布局对称,前后正屋和左右廊厢房都连在一起,雨天串门不用雨伞。后院原有规模较大的花园。宅院有较完善的排污设施,300年来始终没有堵塞。相传当初建房时把一些乌龟放在里面,乌龟在爬行时能把下水道中的沉积物翻起,让水冲出来,保持下水道畅通。同时乌龟还会吞食一些居民生活中废弃的食物,起清污作用。

旧人旧事

据百丈清乾隆《林氏宗谱》记载,百丈林氏大宅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庠生林遇厚所建。林遇厚(1749—1819年),字圣载,“广置田园,家种二百余顷”。百丈林氏祖先始迁祖为官居衙推的林护,原是唐末闽东长溪县赤岸(今属福建宁德霞浦县)人,为避战乱迁徙至横阳县林坳(今属苍南县藻溪镇),四世祖林节又从林坳迁居百丈村。子孙繁衍生息,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朱紫盈门。族裔还有余事商贾、殷实后而行义范德。林氏大宅有不少后裔外迁福建、台湾或东南亚等地经商,他们秉持良好的家规家训,不少人已成为当地的著名人士。比如在东南亚,就有很多著名儒商是从百丈等地迁徙出去的。

百丈旗杆内林氏家风淳厚纯良,学文习武,先后科举获取功名的有举人1人、武生员5人,修职郎2人、国学生8人。台门前两侧各立一对旗杆石,是为清代林朝栋中武举人而立。宅院内还有3块练武石,重量分别为280斤、320斤、520斤。

林氏大宅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清代乾隆辛亥年(1791年)重修的《林氏宗谱》,不仅完整地记载着唐末至清代千年以来林氏家族的迁徙和繁衍情况,还保留着当地数百年前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轶事、民俗风情,如文状元周坦、武状元章梦飞、武状元林时中、著名爱国诗人林景熙等历史名人的吟咏诗词。谱牒还记载传承祖训“耕读为先,商贾为正”,告诫子孙应重视耕读,经商更应讲究诚信、行为端正,注重商业文化,为研究温州民间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史料,弥足珍贵。

合力保护

1.著名学者林华东和宋烜的保护古民居情结。百丈林氏大宅的保护曾经一波三折。百丈林氏大宅在20世纪80年代苍南建县不久,就已经列入苍南县文物保护点。2007年前后,一些原住民以旧房破旧无法居住为由,强烈要求县文化局撤消县文物保护点,并发动人员到有关单位静坐。县文化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撤消了县文物保护点。

在此期间,百丈林氏大宅还被华正集团征用。但居住在林氏大宅中的居民,声称自己根本不知道现居住的房子被征用。既没有住房安置,也没有领到相关安置金。不少人认为,华正集团的行为不符合法定程序,并进行了多次上访。

近年来,灵溪镇政府着手开始安置林氏大宅中的住房户,并做了大量拆迁安置的前期工作。一些原住民又觉得拆了大宅非常可惜,于是又一再向政府打报告。这些已向政府签过《拆迁协议书》的原住民,已不再拥有原来的产权,但是他们要求产权归属于政府之后,希望能得到文物保护。好在镇政府能够以大局为重,没有拆除这座大宅院。

2016年2月,浙江省人大代表萧云集联名向省人大提案,要求对百丈林氏大宅进行保护。2017年7月中旬,浙江省政协文史委原副主任、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林华东和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古建筑文物鉴定专家宋烜两人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该古建筑虽未列入三普文物登录点,但具备申请县级文保单位的基本条件,为罕见的规模宏大的浙南建筑典范,蕴含建筑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学术价值颇高:“它既是族人迁徙的历史见证,又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希望多加保护。”此后,苍南县政府也多次召集省市级别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认定,专家学者们认为此民居确实具有重要的文保价值,建议给予就地保护。

2.台湾名人林沛彤的保护古民居情结。台湾新民党副主席林沛彤原籍福建莆田人,是宋代浙江平阳武状元林时中的后裔,也是台湾知名雕刻家和书法家,她在台湾看到灵溪林氏大宅将受到拆建的相关报到之后,于2018年专程访问了灵溪林氏大宅。她还向浙江省委统战部、温州市委统战部写信,建议要求保护好大宅,并建议今后将大宅作为政府部门的博物馆、民俗馆、展览馆的备用设施加以保护。省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马上把她的这封信转发给市县有关领导,引起了苍南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她还在《全球客家报邮报》上刊登《用祖训书法“宁拆一面墙,不拆祖坟屋”抢救百丈林氏古民屋》的报道。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最近苍南县文化主管部门出台文件,建议通过多方面协调,尽量保护好百丈林氏大宅。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