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实故居今貌
黄实故居位于宜山镇黄良村下黄,占地面积约有2000平方米,大院由南北两个台门、七间单层正屋和左右各3间厢房组成。院子门口外筑了一道影壁,又称照壁、萧墙。除了装饰,也有屏障作用。砖石建的院门顶筑纹头、鸡脊,说明屋主人曾有秀才功名,门楣上的字迹图案均已斑驳难辨。走进庭院,一片古朴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四周围墙不高,由砖石砌筑。围墙脚下掘了条小水沟,上面布满苔藓,似已不能排水。踏着用花岗岩条石铺成的甬道,没几步便走进了一排砖木结构的老宅。中间的堂屋是会客或祭祖之地,屋顶使用穿斗式结构,梁上挂了几位老人的遗像,还置了香案。堂屋两侧是卧室,木门木窗均紧闭,透过缝隙望见里头堆了杂物,似已无人居住。门窗、瓦当都雕着些来源民间传说的花纹,倒也古雅精巧。宅院整体呈现形体简练、细节烦琐的清代建筑风格,规模不大,好在基本保持了原貌,这样的古民居在整个苍南已不多见。因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加上年久失修,厢房屋顶已经塌陷,断壁残垣上爬满了藤蔓。杂草之间遗落些石臼、磨盘、木器、竹器等老物件,不知已经历过多少个朝晖夕阴,拾起来便抖落了百年的风尘。院前、院后都有庭院,前面用花岗岩条石铺设可以用于晾晒谷物等;后面庭院为菜园,可以一年四季种植蔬菜。
(二) 孙中山机要秘书黄实
黄 实 (1880—1921年),原名树滋,号笃生,后改名实,字秋士。“树滋”来自《尚书》“树德务滋、除恶务尽”之句,这冥冥之中倒与黄实一生的性格经历暗合。黄实系黄亨瑞第七世直系后裔,黄亨瑞系行伍出身,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曾参与平定台湾郑氏集团,立下战功,任正四品海坛镇都司。此后家族文脉不断,均得清廷任用,享有崇高社会威望。黄实的叔祖父黄文楹系贡生。父亲黄永康参加县试、府试、院试均名列第一,人称“小三元”。黄实4岁丧父,赖寡母陈氏以针线、纺织收入抚养成长。他从小聪颖好学,清光绪末年(1908年),受乡里推荐赴杭州受试,崭露头角,颇为时人赏识,被聘为钱塘高等小学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回温州,应省立温州府中学堂刘绍宽邀约,任监学兼国文教员。
黄实关心国事,每谈及清廷腐败便义愤填膺,以为非革命无以救中国,遂加入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主办《上海史学报》与《杭州白话报》,鼓吹民主革命,并奔走江浙一带,联络同盟会员,策划起义。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黄实回家乡组织同盟分会,和姜啸樵二人作为平阳士绅代表,参加温州军政分府办事机构。辛亥革命后重回家乡,任平阳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仍组织同盟分会,不断启发乡人的爱国观念。
1913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北洋军阀政权。孙中山发起讨袁(是为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要员纷纷东渡,以黄兴为首的许多成员对孙中山产生不满,同盟会面临重大危机。黄实也东渡日本,进日本政法学校学习,1914年参加孙中山在日改组的中华革命党,继续反袁斗争。在党内要员中,黄实与党部庶务部长陈其美交谊最为深厚,陈的许多机要文件都出自黄实手笔。1915年,黄实在日本替陈其美撰写《致黄兴书》,洋洋五千言,书中反映了民国初年革命党核心人物思想、行动的分歧,分析了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力陈孙氏在建都、讨袁、外交方面的远见卓识。历述国民党人在多方面如何有负于孙氏的期望,以至袁世凯僭权,由窃国而叛国,而孙(文)黄(兴)的分歧,正来自当时党人中流行的“孙氏理想、黄氏实行”的言论,将革命失败归咎于孙氏的“理想”。如今“惟以情暌地隔,传闻不无异词;缓进急行,举动辄多误会”,因此希望黄兴回来,“相析疑义,道故班荆,共负大局安危之责”。此信发表后,加强了革命党人的团结,促进了各地讨袁行动的开展。孙中山把此信收入他那本著名的《建国方略》之中。
1916年,陈其美回国,袁世凯贿通军阀张宗昌,5月18日派人刺杀陈其美于上海。黄实闻讯痛哭,深恨自己当时未能追随陈氏左右,进行护卫。6月,袁病死,帝制取消,孙中山、黄兴亦先后归国,政局仍被北洋军阀把持,孙中山遂回广州。1919年,孙中山电召黄实到大元帅府任机要秘书。1921年,广东革命政府成立,黄实又兼代司法部次长及国民党本部主任,辅佐孙氏筹划北伐,极受器重。
1921年9月,黄实积劳成疾,卒于广州,享年4l岁。黄实去世后,孙中山十分悲痛,电召黄实胞弟黄仲谦至元帅府面晤,并派要员将其灵柩运送至平阳县宜山老家,安葬于江南乌石岭黄氏家族墓地内。时任教育部总长彭见彝亲自给墓碑题字,国民党元老邹鲁评价黄实:“实为总理所器重,英士所赏识。民国文献中洒满了他的鲜血,他的忠诚精神,历亿万年而不朽。”同乡黄菽民有挽联云:“参笔政、军政、财政,亲创共和,后克强(黄兴字)又弱一个;羡工诗、工书、工画,自成名家,与公望(黄公望)同足千秋。”今黄良上黄还有一座牛车桥,青石栏杆上雕刻着一只只形状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这座石桥便是黄实获得孙中山重用之后,于民国早年请假回乡建的,本地硕儒刘绍宽还给牛车桥写了一篇碑记,石碑前几年在石桥改建为公路桥后不知去向。
(三) 黄一亚薪火相传
黄实有两子,长子黄开鋆,曾在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今称温州中学)读书。居正、戴季陶从运送灵柩的人获知后,来信邀黄开鋆去广州。黄实弟弟黄仲谦以黄实为革命奔走一生,死得凄凉,不想让他儿子再出去,黄开鋆后因病家居。
次子黄一亚(1909—2002年),原名黄开梅,字雪如。因家贫只读过小学,曾在宜山街益美布店当学徒、伙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黄开梅见报载政府要人名字,就想起家中有许多父亲黄实与他们商讨革命问题的信件,于是在次年前往南京寻找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戴将其留住家中。戴以黄开梅的名字太俗,为他改名黄一亚,含意是与黄兴之子黄一欧并立。黄一亚由戴季陶引荐给蒋介石,以革命遗孤之名入中央军校一个短期训练班(黄埔军校第十期)学习,学员都是国民党先烈后代。有一次蒋介石亲自点名,点到黄一亚时,误认其是黄兴之子侄,便问黄:“你是湖南人?”黄一亚答:“我是浙江人。”蒋介石问:“你父亲是谁?”黄一亚答:“黄实。”蒋说:“好好干,革命后代不要辜负你父亲的期望。”黄一亚毕业之后参加抗日战争,后历任甘肃省平凉市公安局长、汉口市公安局督察员、甘肃省保安处参谋、甘肃省武威保安处副司令、陕西省保安处少将参议,1949年解放前夕赴台湾,曾任台湾省高雄市警察局长等职。黄一亚清廉奉公、洁身自爱,退休后热心公益,和画家张大千、黄君璧有交谊。(陈朝阳、杨道敏)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