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编,是以藤类植物茎杆、表皮和芯为主要原料,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的一种传统工艺,主要产品是各种器皿和家具。灵溪镇渡龙村的藤编家具质轻柔软、材质亲肤、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喜爱。
一、渡龙藤编发展的四个阶段
1973一1977年的初创阶段。渡龙村原属藻溪区渡龙乡,地处半山区,当地的藤编业起源于1973年。当年渡龙人均耕地仅0.67亩,村民从事单一粮食生产,“日出晒太阳,日落上眠床”,穷得叮当响。这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靠玉苍,二靠粮仓。”即粮食不够吃,就到附近玉苍山上的腾样、桥墩等地去借,夏收后还给谷子;至于买油买盐的零用钱,就靠到当地粮仓轮流搬运国家征购粮挣来的微薄工钱了。
1973年春,渡龙村木匠蔡振步在福州做手艺时,了解到当地藤椅畅销,盈利极丰,便萌生了把藤编业引进家乡的念头。回来跟村干部商量后,便从福州请来3位藤编师傅传授技艺,学员10多人。当年8月,借用大队仓库办起一个集体所有制的藤器厂,采取异地取材、就地消化劳力的办法,从福建、广州等地购进藤条,并以家庭妇女作为主要生产者,充分发挥了剩余劳力的作用。至1977年,由于藤器厂不景气,转入家庭生产,打破“大锅饭”的渡龙藤编业从此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日益兴旺发达。渡龙姑娘出嫁时,还把手艺带到婆家,媳妇过门后也很快学会藤编。集坚韧与柔软于一身的藤条,由着藤编匠人的指尖缠绕盘旋,百转千回,将自然的朴实与生活的诗意在指间融合,编织出了别样的产品,变成了滚滚财源。
1978—1996年的扩展阶段。由于渡龙藤编技术门槛低、收益高,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门手艺渐渐扩展到渡龙全乡和邻近的藻溪镇、繁枝乡,藤编终于成了渡龙周边村民的“摇钱树”。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藻溪区(辖藻溪、渡龙、繁枝、挺南四乡)共有1000多户近3000人从事藤编业,年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一度被誉为“藤编之乡”。其中渡龙村1023人,从事藤编的就有682人,年收入70多万元。村民黄益孝以前穷得过不了年,1981年学会藤编后,全家6人专门从事藤编业,此后又长期雇佣3个帮工,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成为当地的富裕户。至1984年底,仅从业3年时间,就建起2间三层楼房,家里还剩有几千元存款。因靠藤编致富,至1986年,渡龙全村174户人家,建起160多间新楼房。全村人均收入从1978年前的20元猛增到1985年的400多元。
当年,渡龙藤编产品主要是藤椅,有直背椅、仰背椅、卧式椅、营业椅、藤圈椅,还有藤沙发、藤茶几、藤床和自行车椅等。这类椅子既不像弹簧沙发那么软,也不像木板椅子那样硬,既不像金属靠椅那么滑,也不似竹架椅子那么糙,而是集各种椅子之大成,具有工艺好、样式新、品种多、价格廉的特点,颇受省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省内外。特别是本县及邻近各县传统集市上,渡龙藤椅是主打商品之一。由于藤椅体积大,长途运输有一定困难,影响了产品销路,一些渡龙人直接到销地加工,就地销售,使藤编产品畅销不衰。
1997一2003年的提升阶段。1997年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藤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档藤器开始成为市场宠儿,往日编制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藤器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1997年,渡龙藤编专业户高泉美从广东引进高档藤器加工技术和进口材料,设计出式样别致的新型高档藤器,开始加工各式藤制工艺品和藤制家具精品,产品利润由原来的每件数元提高至数十元,其中藤制桌子每张价格几百元,利润有80元左右。由于销路好且利润可观,渡龙许多藤编专业户纷纷转产高档藤器,并在灵溪、温州等地开设专卖店,在藤编业上谱写出致富新篇章。
2004年以后的衰落阶段。2004年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耐久珍贵的红木家具开始成为市场宠儿,价格相对低廉的藤器家具逐渐被取而代之,加之网商兴起,市场竞争愈益激烈,藤编价格日益透明,利润缩减,而进口藤条则大幅度涨价,渡龙的藤编业逐渐走向衰落,工厂减少至2家藤编厂,加工的散户已经消失。为使藤编厂能够延续生产,高树展接手父亲高泉美的藤编作坊后,于2006年创办高峰藤艺家具厂,从广东梅州聘请了3名藤编师傅驻厂生产,不断更新产品样式,并从广东购买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国出产的高档藤条,主要生产几千元一张的办公用椅、沙发、床等高档藤编家具(已不用竹材做架子),产品销售温州、福建等地。至2022年8月,高树展的高峰藤艺家具厂成为渡龙村乃至苍南县硕果仅存的一家藤编厂了。但渡龙六七十岁的妇女,至今还都能够编织藤艺。
二、渡龙藤编的工序
选择原料。渡龙藤编的主要原料有毛竹、藤条和部分木料以及各色染色料、淳酸清油等,所用藤条早期来自福建、广东,1997年后转用进口藤条。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等国山区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篾而非篾,故称藤篾,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藤条处理一般经过打藤(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刨藤)、削藤、漂白、染色等工序。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
钉制骨架。藤编以粗大的藤条或竹子、木料为骨架,经钉架,进入下一道工序。
编织制品。这是藤编的主要工艺流程,编织是在两向互相垂直的编织材料间相互作挑和压的交织中完成的,以纵向的线条为经,横向的线条为纬,由此引伸出变化多端的编织花样。在形式上有立体编织和平面编织两大类,在方法上有密编和疏编两种。主要有六类编织法:
一是十字编。是挑压编织中的基础,编织纹路呈十字交叉而得名,编织简单,用途广泛。按其编纹又可分为朗经十字编(排列疏朗)、狭篾十字编(使用同一规格窄篾、经纬线排列等距离)、单篾十字编(经纬篾宽度相等,作挑一压一)、砖块千字编(形如砖块排列)、图案花十字编(形成一定图案)等。
二是人字编。以编织纹路呈人字形而得名,以经纬线做密编。常见的有挑二压二人字编、挑三压三人字编。
三是六角编。呈三向交叉编织,不分经纬线。常见的有六角眼、三角眼、龟背、虎头眼、和尚头等。
四是螺旋编。因形似鸡笼罩的口圈编织,故又名鸡笼顶。螺旋编是多向藤皮交织之后形成的一个圆形口。这个圆形口不须紧固,由藤的交织而互相制约着,藤与藤之间交织的各个夹角都相等,圆口整齐且美观。交织的藤条根据产品需要可多可少,多达30条,少则8条。螺旋编可以分为单层螺旋编、双层螺旋编和弹心螺旋编三种。前两种属疏编,后一种属密编。
五是圆面编。这是用编丝作围绕圆心周编的编织法,常用于工艺藤编。一般作为圆形产品的盘底和盘盖之用,常用的有圆形加经编、圆形合经编、圆形穿经编、圆形排经编四种。
六是纹丝编。它不仅用编丝和经篾作挑压,而且编丝与编丝之间也有规则的自我绞压,因此称其为绞丝编。藤编中的收口、收边、收脚常用此法。常见的绞丝编有二绞丝、三绞丝、四绞丝和花箍丝四种。
油漆上色。藤制品编织好后,刷上油漆,整件产品始告完工。(陈红卫)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