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瓷——《苍南老工艺》
时间:2023-11-20 16:26:31 来源:秘书科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的产生是与中国瓷器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宋代的社会民俗画作《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锔瓷的场景。

瓷器坚硬耐磨,更可持久使用,可瓷器的致命弱点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便无计可施,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匠人们便开始琢磨如何将破碎的瓷器修补好,经过了艰苦的摸索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理顺、规范出一套合理的锔瓷技艺,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独一无二的“金刚钻”和“锔钉”,继而便产生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而这一行当的出现,很快就被老百姓接纳,破碎的瓷器得到了再生,拥有者减少了购买新瓷器的费用,同时让锔瓷匠人得到了劳动报酬。

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兴旺发展延续,锔补技艺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山东派的皮钻是由三条皮绳往反拉伸,旋转平稳,对钻头、瓷器都有保障,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清朝乾隆时期,在三大派的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活,主要以修复民间生活用品为主,所以也叫粗活,通常被称作锔盆、锔碗、锯大缸的锢炉匠,所用的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另一类则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王爷、贵族、八旗子弟们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称为行活,也叫秀活。所用的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由于有了锔匠精美绝伦的锔瓷细活,使得那些达官、王爷、八旗子弟们在享乐中兴起了“锔活秀”。

自从有了“锔活秀”,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成为古董、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行活,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

锔瓷的简单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是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

第二步是定位点记。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锔钉数量和位置进行定位。

第三步是打孔。用金刚钻打孔。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对得准,最好不能打穿,有时不小心打穿了,还得多加几道工序把孔填补起来;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第四步是铜钉。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

第五步是补漏。用鸡蛋清、瓷粉、大漆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苍南的锔瓷技艺属于常活,约于明清时期闽南传入。矾山镇昌禅陈家擂村的吴守龙一家,家族三代均从事锔瓷技艺,至今有六十几年历史。他的儿子吴正雄在继承家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历史记载,收集各个朝代的锔瓷资料以及实物古董标本,寻找历代锔艺的踪影,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着挖掘、整理、研制和创新修复工作。2018年9月,锔瓷技艺列入第十二批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锔瓷这一行当也随之萧条下来了,只是简单地锔补一些生活用品,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只有那些孤独的锔瓷老匠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走街串巷,喊着那凄凉的老调“锔盆、锔碗、锔大缸”,几天甚至几十天也很少有生意做,锢炉挑子家什几乎走到了尽头。到了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瓷器坏掉再买新的,没人再造访锔瓷这一行当,没了市场,这给锔瓷技艺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亟待保护,传于后世。(姚仁磊)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