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器——《苍南老工艺》
时间:2023-12-04 11:20:44 来源:秘书科

旧时的街上,会看到一些店铺摆着一件件铮铮发亮、高贵典雅的锡器在出售,有时,你还可能遇到锡器师傅正在加工制作锡器,那精美绝伦的锡器自工匠手中诞生,让你不得不惊叹其手艺之精。

锡器制作,俗称打锡,是一门古老的工艺,历史悠久。锡器是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锡器在以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一般为手工制作,造型高贵典雅,雕刻纯朴生动,制作精良,表面纹理精致,光泽常新,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格。

一、锡器的发展历史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青铜文化影响力很大。其实所谓的“青铜”,多是以铜为基础的铜锡合金,可见,锡在青铜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考古表明,锡器的历史略晚于青铜器,在公元前2700年已出现,但锡器却比青铜器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锡制的茶具、酒具、礼器、婚嫁用品、文房四宝应有尽有,锡器曾无所不在地参与百姓生活的辛酸与喜悦。可以说,锡器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青铜器的基本功能,无论是造型和制作,还是使用范畴,皆有相似之处。

民间锡器的普及始于宋代,据吴自牧《梦梁录·铺席》记载:“向者杭城市肆名家,有……官巷北金药臼楼太垂药铺、胡家冯家粉心铺、染红王家胭脂铺、准岭倾锡铺……”可见那时候锡器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打锡器是当时重要的民间手工艺。

中国锡器盛行于云南、福建、江苏、山东等区域,其中最有名的是云南个旧。据记载,个旧的锡器始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其次,江苏的锡器出大家,据史料记载,所有制锡的大家均出自苏州,其中不少就来自吴县黎里,福建及附近区域的锡器打制均学自黎里。现在的黎里建有中国锡器博物馆。

浙南民间很早就有锡器业,苍南民间一直有打锡(当地对锡器制作的俗称)的行当,一般是代代相传,并以此为营生。直至20世纪80年代,苍南民间锡匠生意还是十分红火,经常有锡匠挑着工具箱,走村串户,招徕生意。进入21世纪,锡器在婚嫁、祭祀中的作用越来越小,市场锐减,从而导致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面临绝迹。

二、锡器的特性

物理特性。金属锡富有光泽、不易氧化变色的特点,且质地较软,熔点较低,可以有各种表面处理工艺,能制作出表面纹理美观复杂的工艺品。同时,锡对人体无害,并有防霉、防潮、保鲜、净化的功效,是一种“绿色金属”。锡器平和柔滑的特性,高贵典雅的造型,历久长新的光泽,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锡器的制作所采用的是纯锡,基本不加其他东西,如果杂质过多,就影响品质,如制作烧酒锅,锡的纯度要达到80%以上,否则烧出来的酒会变黑。

“盛水水清甜,温酒酒甘醇,贮茶色不变,插花花长久”,说的就是使用锡器的好处。我们知道,“温酒”是我国传统饮酒时所采取的一种手段,酒经温热后,在人体内容易散发,不易醉。因为锡的热传导率高,容易加热,用锡器温酒效果极佳。又因为锡的离子作用,增加酒的原韵味,使酒更加醇香爽口。在夏日,锡器由于性凉和散热效果好,可立即降低酒的温度,饮时则清冽爽口。甚至,锡制的烧酒锅烧出来的酒口感好,可以马上饮用,而现在所使用的不锈钢锅烧制的烧酒,刚烧出来时,如果要喝的话,非常拗口。锡器正因为具备许多优点,所以在旧时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化特性。锡器制品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还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越文化特色,锡器制品上镶嵌的各种人物、花鸟走兽等图案,反映了先民的传统习俗和理念。

苍南锡器为手工操作,造型典雅纯朴,雕刻生动,制作精良,表面纹理精致,光泽常新,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锡金属因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成型性能,用锡做出的制品能够十分逼真,栩栩如生,富有较强的欣赏性。锡器制作技艺复杂,很多步骤要求有经验积累,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细节当中不可有差池。工匠借助锡比较软的特性,运用雕刻技法,充分展现锡器的独特魅力,呈现其艺术魅力。锡器上雕刻的图案多有寓意吉祥平安的内涵,符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心理需求,将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浓缩为一身,折射着苍南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苍南锡器造型高贵典雅、古朴庄重、形象逼真,光泽润亮,给人以文化美。许多锡器品有富贵平安、吉庆如意等寓意,如白鹤烛台寓意“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双喜烛台则寓意“喜气盈门,同心永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气息,在民间深受欢迎。

实用特性。锡器柔和、平滑,精巧玲珑,典雅庄重,白如银,明如镜,质地坚固,不易扁碎,历久常新,是县域内早年重要的礼器和实用器具,用途广泛,寺院庙宇、民间祭祀、婚嫁用品、寿礼等场合常常用到,家族中的酒器也常用锡来制作,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金属锡对人体无害并有防霉、防潮、保鲜、净化的功效,是一种绿色金属。当年,高纯度的锡器器皿有锡酒壶、锡茶壶、锡盘、锡烛台等。

经济特性。锡器制作技艺是一代代的手工艺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积累的成果。锡器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经选料、熔锡、定型浇铸、敲坯、拼坯、雕刻、抛光等主要工序,选材的精良,用料的讲究,制作程序的严谨,包含着丰富的工艺内涵。在苍南地区,锡器作为重要的民俗物之一,主要用于祭祀、婚嫁、做寿等场合,承载着苍南人独特的集体记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注重“绿色”的材质,喜欢订制手工打造的器具,因此手工打制的苍南锡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三、锡器的类型

锡器主要分婚嫁礼器、日常生活用具与礼仪祭器三大类,目前仍然从事锡器制作的师傅,其主打产品就是祭祀、礼仪用品。

婚嫁礼器。最常用到的是结婚用品和“五供”。过去,富有人家在婚嫁时,锡器历来作为女方嫁妆的必备礼品之一,在订婚时,会备两对喜字烛台,大的一对,小的一对,或者一对喜字烛台,一对寿字烛台,有的还配上一套茶具。大户人家还要预先请锡匠前来打制陪嫁的锡器。民国时期,藻溪锡匠章才三被一个财主请去打制锡器,一整套的陪嫁品,需要打制好几个月。苍南本地民间信仰丰富,儒、释、道皆有,且重宗族观念,以“五供”(即鼎1只、烛台1对、花觚1对,有时加酒壶1把,酒杯4个)为代表的锡制祭祀、礼仪用品,因锡器的“锡”与“洗”同音,代表纯洁,有洗尽铅华的寓意,广泛运用于这些仪式场合。女儿出嫁时,大户人家要有“间前锡器”这种嫁妆,这些锡器雕龙刻凤,充满吉祥气息,摆在八仙桌上,披上红绸,贴上红双喜,很是雅致,再用两条竹杠夹扎住八仙桌,要用四人从娘家抬到夫家。梅花鹿锡烛台,尖上点着大红烛,熠熠生辉,喜气盈门。婚宴上,每桌摆放一只锡酒壶,巡回加酒,让客人尽兴。

日常用具。主要有餐具(碗、盘、碟等)、酒具(酒壶、酒杯、温酒具、烧酒锅、酒壶、酒杯等)、茶具(茶壶、茶杯、茶叶罐、茶盘等)、文具(笔筒、笔洗等)、烟具(烟灰缸、水烟筒、烟罐等)、咖啡具、小粉盒、花瓶以及奖杯、装饰品等约200多种。其中锡酒壶有单升壶、半升壶等品种。农家还有用锡酒壶将黄酒放在汤罐内加热饮用的习惯。锡器长期装酒酒味不夺,素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储茶味不变的特点,长期使用后如用布擦擦,仍然复原如新,很受人们喜爱。

礼仪祭器。主要有烛台、香炉、香盏、香台、香亭等,常用于祠堂、庙宇的祭祀。

四、锡器的制作工艺

锡器制作的关键是将锡片合成成品,因锡器的内部一般是中空的,靠多块锡片拼接而成型。另外,部分薄型锡器的造型也可使用锡片直接成型。从时间角度看,锡器的制作和加工工艺实际上有变化。在过去,采用手工制作,一般包括熔锡、铸片、剪裁、敲坯、合型、抛光、雕刻等工序。现代锡器制作工艺包括熔化、浇铸、合型、焊接、抛光等步骤。

锡器制作的工具有熔炉、铁锅、夹钳、交板、烙铁、方锤、平锤、大蒜锤、尺、圆规、钢片、锉刀、雕刻刀等,还要用太湖石做刻印版。

锡器制作的工艺复杂,一件成品制作要经过多道工序:

熔锡。先将熔锡炉生起炭火,把锡锭放进铁锅中生火加热,熔化成锡水。熔锡要恰到好处,师傅们在熔锡时加多少原锡,或加多少合金锡,什么时候起锅,全凭经验积累与肉眼观察。

铸片。将熔化的锡水浇在大理石制成的两个模具板中间,控制温度,逐渐冷却后,形成锡板。这道工序要注意火候、速度、压力和平衡等技巧,难度较大。特别是对锡水的温度要把控好,温度太高,锡水会漏掉,不细致,产生很多毛边,导致后面制作的工作量大大加大;温度太低,锡器的形制就难以把握,不易成形。

裁剪。根据需要制作的锡器造型,在锡板上画好图样,然后按照大小裁好料。

敲坯。根据需要制作的器具样子,将平面的模坯放在圆柱体或平面形的器具上,用木槌或铁锤将锡板逐片敲打成型。敲打过程中力度要均匀,手门要精巧。技术上需要拼接的模坯,敲打出的效果需要每片成形都要一致,图案应敲平,师傅需要把坯片放平,如果是弧形的话,由最高点向两边,如果是平面的话,则在同一条水平面,用均匀力度敲打,动作要有弹性、富有节奏。

合型。首先将模坯的棱角磨平,去掉毛刺及多余部分,用锉刀修正掉坯面的不光洁,然后将其次第拼接起来。将焊铁加温至300摄氏度,沾锡点焊各锡板之间的缝隙,叫平面钩光。要焊透,否则不牢固。焊缝工艺复杂,方法技巧多样。焊条要根据不同纯度的锡板而专门配制。现代利用电焊均匀化开锡块,把间缝点平。这一步要求眼准、手准。

抛光。将锡器表面处理干净,打磨顺序先主体,后配件,利用锉刀、刮刀以及一种中药草或叶子,磨平,修整,达到平整、光滑的效果。

雕刻。一件锡器完成后,师傅可根据客户要求,或按照自己的传统技艺在锡器上进行图案雕刻。

如今,苍南锡匠们还进行了创新,在锡器完成后增加了上漆和盖光两道程序,上漆即根据成品外观要求,喷上需要的漆粉,或金或银或铜,有的贴上金箔、银箔;盖光即上清漆,给锡器上一道保护层,防止氧化。

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区别,主要是现代工艺里使用了模具,模具里已经具备了所要制作的完整形状,所以在浇灌完成后,只需经过合型、焊接、抛光后,即可完成,而省略了雕刻的步骤。而且模具所形成的图案,可以突破原来手工雕刻只有凹型线条的不足,使图案更有立体感。

当然,制作锡器,不仅要有精湛的雕刻技术,还要对温度有一定的把握,长期以来其制作技艺全靠师徒传承,除了师父的言传身教,还要凭徒弟的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及感觉才能掌握好这门技艺。同时,锡器造型挺秀,加工精致,纹饰优美,既是手工艺,也是装饰物,所以过去锡匠除了拥有基本手艺外,还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特别是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雕龙画凤,绘制人物山水,吉祥图案。

五、锡器名匠

金乡大陈家锡器店。金乡卫城南门陈家大院的“大陈家”锡器店开张于清末,至今已传承四代。首创者陈承章(1869—?)传艺于陈毓钿,陈毓钿传艺于陈萃杨,陈萃杨传艺于陈加校,他们都是江南垟有名的打锡师傅。其中,陈承章制锡工艺曾经闻名温州府,雕、刻、凿、画技术样样精湛,代表作有交杯盏、箸笼、蜡烛台、三塔喜炉(当中狮子抢球,两边一对如意)、八角茶壶、茶罐、八角锡壶、蝴蝶粉盒、茶盘、线炉等。

陈家制作的锡器以龙枪和酒蒸最为有名。过去金乡卫城消防用的水龙,主要部件是龙枪,龙枪在强大的压力下,既要旋转灵活,能向四周喷水,又要射程远、水力猛、不容易漏气堵塞,还要像戏曲中龙头一样,有角、有须,美观耐用,这种锡雕的龙枪当年只有陈毓钿能够做出来。民国前后,金乡卫城内消防有东、南、西、北、中多条水龙,这些龙要经常抬出来训练比赛,南门这条龙有陈毓钿坐镇指导龙枪手,每次比赛都夺得头名,南门人也以此为荣。据说有一位别的地方的龙枪手不服气,要到南门来实地捺一下龙枪,结果上来只捺一下龙枪头,在强烈的水压下,一不小心,连大拇指的指甲都被水压冲裂了,痛得他大叫“皇天”,此后他逢人便说南门陈毓钿的龙枪真厉害。从此,温州、瑞安、平阳一带的消防队都要到陈家大院向陈毓钿定制龙枪。

陈家制作的最大锡器是工厂里用的蒸馏器,有半间房子大小。酿造厂从黄酒糟中提炼出来的老酒汗是白酒中的精品,当年金乡同春厂的老酒汗闻名遐迩。而酿酒的主要锡器酒蒸(蒸馏塔)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出酒量、酒精浓度和生产安全。这是陈毓钿的绝活。他打造的酒蒸,堪称温州第一人。后来,他儿子陈萃杨成为瑞安酿造厂的专职锡匠老师,制酒蒸的技艺,直到退休也无人能顶得上。许多民间酒坊都千方百计要找陈毓钿为他们制作酒蒸,足见他功夫了得。

钱库项金祥铜锡器店。钱库街项金祥铜锡器店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创建于清末民国初期。创始人项祖杨是钱库镇金处村项处自然村人,他不但锡器制作技艺精湛,还会铜、铅、白铁等制作技艺,在整个江南垟享有盛名,经常骑着白马去为大户人家打制器具。这家老店传授徒弟60多人,技艺传承至今。项祖杨的儿子延枢、延沈、延富、细富、延龙等,都传承了父亲传下的这套工艺。

六、传承人

过去,一般的市镇都有锡匠,各市镇都拥有一些能工巧匠,依照师徒相传,代代传承手艺,主要有县级代表传承人李川和郭重语。

李川,住藻溪老街。其父李忠民学艺自藻溪魁桥村章才三。章才三在民国时期到温州学艺,他非常聪明,又好学,艺成后在鳌江开店,店面两间,工人十几个,一时非常兴旺,被小偷窥探,结果一夜之间整个店面的锡器被搬空。章才三破产后,回藻溪制作锡器,李忠民师从他。李川自1985年跟随李忠民学艺,他认真钻研,较快熟悉锡器制作技艺,能够制作锡龙角、锡烛台、锡香炉等祭祀用品和锡壶、锡水桶、锡水瓢等日常家用品,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进入新时代后,他运用焊接等现代技术,提高锡器制作的精密度,加快了制作时间,取得了较好效果。

郭重语,1956年出生在霞关镇库下村。曾祖父郭相钟,生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生活在苍南县霞关库下村,有打锡打铜的手工艺。祖父郭治钦,字文化,生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少年期间曾到金华拜师学艺,打锡工艺精湛。父亲郭朝博从小学打锡技艺,直到年迈逝世。郭重语1968年在霞关澄海小学毕业,读了一年中学便回家跟父亲学手艺,一直从事锡器制作行业。其中做过金银首饰加工、锡器五供加工,制作至今。产品有锡器酒瓶、酒壶、烛台、茶壶及香炉。

但因打锡属于手工活,制作的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所以到如今学的人越来越少,锡器技艺已经后继乏人。周功清、王斌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