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苍南老工艺》
时间:2023-06-06 16:51:11 来源:信息中心

泥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起始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原始先民们在制造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生产过程中发明的塑造(雏形)技艺。自公元前2年(汉哀帝时)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泥塑技艺便广泛应用于佛寺造像,且技艺日臻完善,成为中国佛教艺术中的奇葩。做源人殉葬、做佛像膜拜、做“耍货”玩赏的民间风俗,是中国泥塑艺术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至唐宋时代,泥塑艺术发展到盛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菩萨、山西太原晋祠的宫女等。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为中国泥塑艺术做出了贡献。

一、泥塑制作流程和造型技巧

泥塑造像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有一些技巧,有一套由简入繁、由粗到精的工序,否则制作出来的泥塑作品容易干裂,没有色泽,不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泥塑造像法

1.制作骨架。塑造体形高大、数倍于真人的佛像时,先要制作木质骨架,然后绕扎稻草绳。

2.选择黄泥。选择上好的黄泥,黏性好的最好。然后将泥土捣碎,并加入适当的水进行揉捏直至柔软,就完成了第一步。再用切细的稻草(一寸左右)拌以黄泥,继而用少许棉花纤维拌以黄泥,并捣匀。

3.捏制胚胎。根据创作构思来捏制胚胎,在捏制过程中,要根据物体本身的特征把一些细节捏制好,这时,塑像的五官、躯干、四肢、衣褶均已定型。

4.阴干胚胎。将捏制好的胚胎放在阴凉的地方阴干,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晒,以防开裂。

5.涂上石膏。将晾干的胚胎涂上湿石膏底料,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得光滑锽亮。

6.涂上生漆。根据塑像的要求涂上“净生”(即生漆)。

7.贴上金箔。待半年之后生漆完全干燥,便在塑像周身贴上金箔(黄金或黄铜所制),塑像便大功告成了。

图片

泥塑半成品(陈红卫 摄)

(二)夹苎造像法

夹苎造像亦称脱砂像。方法如下:

1.制作木骨架。方法同上。

2.用黄泥捏塑成形。方法同上。

3.蒙上苎布。

4.涂上底料。每蒙上一层苎麻布就涂上一层生漆或桐油,待蒙上苎麻布十来层之后,再敷以油灰(泥和桐油拌和)。

5.贴上金箔。塑像干燥凝固后,贴上金箔。

6.除去泥土。将塑像中泥土除去,一座塑像即大功告成。

为佛寺造像并非易事,必须熟悉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大雄宝殿中的主尊——释迦牟尼佛的坐像,就有入定式和说法式。前者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直伸下垂,呈禅定状;后者虽也盘腿打坐,左手放在左脚上,但右手微抬,仿佛正在讲经说法。该尊佛像都应是容颜丰圆,两耳垂肩,目光凝视,略微笑,一副“无喜无忧”的神态。而且,环绕着释迦牟尼的配像,也有不同的安排方式:迦叶、阿难二弟子旁立,文殊、普贤两菩萨协侍左右,左侧为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手托莲座的阿弥陀佛。佛殿两侧多为十八罗汉(左右各九尊)。在佛教塑像中不乏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又颇具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如杭州灵隐寺前殿中央供奉的弥勒佛,大腹便便,喜笑颜开,两侧衬以亦庄亦谐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真是珠联壁合,意趣无穷。

图片

泥塑上彩(陈红卫 摄)

二、泥塑在苍南的传承

苍南泥塑高手不乏其人。其中灵溪已故的姜岩生(1916—?),技艺精湛,望重艺林。他认为,为佛寺道观造像(泥塑),必须抓住要领。如释迦牟尼等佛像的造型,形体高大过人,大耳垂肩,是神化了的人的形象,故求其神似不求形似,且动作姿势允许夸张。而道观中的玉皇大帝、老子等塑像,容颜清癯,与真人比较接近,要显示其“仙风道骨”。在佛寺大雄宝殿两侧端坐的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或五首罗汉),则要达到粗看貌似强盗、细看均为慈悲之相的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姜岩生、姜玉锵父子俩不但在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北京白云观等名山寺观留下杰作,更为浙南闽北的道家禅林添上佳篇。其中,在北雁荡山北斗洞中依洞壁跌宕起伏之形状创作了群像式泥塑“八仙过海”,李铁拐跨坐葫芦,韩湘子身骑飞鹤,何仙姑摇橹于飞槎(即飞舟),曹国舅、吕洞宾楼上端坐对弈,张果老倒骑毛驴,蓝采和手擎花篮,汉钟离脚蹬宝扇为舟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栩栩如生的形态,大有呼之欲出的气势。姜氏父子的另一件作品为马站蒲壮所城后英庙中抗倭英雄陈老(后英)的塑像,身穿蓝衫,脚踩山鞋,目光凝视,气宇轩昂,可谓传神之作。还有,姜氏父子塑造的灵溪灵山道观中的玉皇大帝,也是形神并茂,颇具功力。

1984年5月的一天下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李鹏在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陪同下,来到五台山古刹塔院寺,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刚刚塑成的文殊、普贤菩萨,见其形体高大、形神毕肖、身饰黄金、光彩耀人,当场向作者姜岩生和姜玉锵父子询问了造像工艺的程序。

姜岩生出生于苍南县灵溪镇沪山片区前蔡村的泥塑世家,其父李云亭是名闻乡里的泥塑高手,且擅长木雕、米塑和绘画。姜岩生从小就受到雕塑艺术的熏陶,读了五六年私塾之后,便随父学艺。由于他聪颖好学,对雕塑艺术的悟性很高,很快便得其父真传,因而在其后几十年间创作大量的泥塑作品,技艺精湛、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三、泥塑在苍南的发展

苍南的泥塑都是父子传承或者师徒传承,藻溪镇流石村的泥塑师傅谢卿楼于民国初年从鳌江学得这一技艺,只传承给儿子谢炳针一人。谢炳针(1931—2021)主要在福建省建瓯和福鼎的寺观庙宇里制作神像,带过苍南本地、福鼎前岐和秦屿的十几个徒弟,同时又把这一技艺传承给2个儿子。谢炳针的大儿子谢作月今年已经61岁,是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也带过十几个徒弟,同时又将这一技艺传承给儿子谢尚奖。谢尚奖是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图片

泥塑半成品(陈红卫 摄)

谢作月家还祖传制作脱胎夹构漆器神像,也是在泥塑神像制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是在泥塑神像外面贴上薄膜,披上一层用桐油和石灰搅拦的桐油灰,干燥后再包上构麻夏布,再涂上一层薄薄的桐油灰。待胎骨坚硬后,从塑像底部挖出泥土,用构布刮灰将底部封平。现经过修剪、由粗到细的砂纸几次打磨,至神像完全光滑平整后,再用大漆刷上一遍,干燥后再用细砂纸打磨,反复几遍。当大漆干燥时,进行推光,使成品漆面达到色泽润亮、色彩鲜艳、光亮如镜、美观大方。有时还要在上漆和推光之间进行漆线雕、沉花、堆漆浮雕、漆雕、朱漆描金、嵌银上彩等,使之更加精致,一件脱胎夹构神像就大功告成了。最盛时,苍南曾有几十人从事泥塑制作,以前他们都是带着工具,在寺观庙宇直接制作神像。到了20世纪末期,因为信息传输和交通运输比以前方便,只要需求方把泥塑的图纸、尺寸、色彩等有关数据发至苍南,这些泥塑师傅便能在家里将泥塑加工好,然后通过卡车、轮船、飞机,发送给用户。2010年以后,一些生意较好的泥塑师傅,就在本地或到外地办起了工厂,招聘工人,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其中,家有四代传承的谢作月在藻溪镇上创办一家泥塑厂,华阳的洪东长兄弟俩也在华阳创办一家泥塑厂,工人都有一二十人,专业生产神像等泥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泰国、美国、瑞典等五个国家。至2022年,苍南县仍有20多人在传承泥塑这一古老技艺,主要集中在藻溪镇流石、沿浦镇南堡岭和灵溪镇渎浦、华阳、沪山、灵江等地。

苍南县的泥塑产业目前在全国各地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竞争力很强,这缘于以下七个因素:

一是有良好的泥塑专业传承。苍南县的泥塑业已有数百年传统,能够从业下去的泥塑师傅,一般都要经过三年的学徒生涯,都有相当扎实的基本功。家传的师傅因为从小就耳濡目染,基本功更加扎实,所以他们往往比师徒传承的发展得更好。苍南县的泥塑产业以藻溪镇流石村的谢作月和灵溪镇下汇周的周氏家族做得最大,原因在于他们都是祖传产业。特别是技术要求很高的泥塑模具制作,大多需要家族传承,一般师傅解决不了。

二是有广博的宗教和民间信仰知识。苍南的泥塑产品以寺观庙宇专用的神像为主,这就需要有丰富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方面的知识,如神像产生的时代和地位、表情、衣着、冠冕、鞋子、尺寸、背景各有不同,不是有泥塑技能就能解决的,需要上辈传承和本人的长期积累,否则就有可能出现笑话。所以有些已经满师的学徒,还会留在师傅处继续深造,当然师傅会发给他工资。

三是要有大量长期的客户。泥塑产业要生存,客户来源是根本。苍南还在从业的泥塑师傅,有的已经传承五代,在宗教界积累了广泛的客户资源,现在即使在家办厂,订单仍然源源不断,这是苍南几个泥塑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

四是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泥塑神像产品需要服饰、鞋帽、用具的支撑,如果没有社会化大生产,单位成本将会大幅度提升,制作出来的泥塑产品质量也受影响。历史以来,苍南县就有三家冠冕作坊提供神像专用的帽子,有若干家作坊专业生产神像专用的绣花鞋和服饰。目前灵溪镇的李川(藻溪老街人)夫妻仍然专业生产神像专用衣帽,藻溪镇丁乔村陈细香等人还在专业生产神像专业绣花鞋。

五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20世纪末之前,苍南的许多泥塑师傅大多是到全国各地的寺观庙宇中直接塑造神像,生活艰辛,而且产量极其有限。之后居家生产,因为采用了模具,特别是现代硅胶模具的采用,大大减少了泥塑的制作和外表打磨时间,这样就可以在短时内进行大批量生产,于是泥塑产量大幅度增加,成本大幅度降低。如谢作月的工厂,单是模具就投资了几百万元。21世纪后,苍南又开发了玻璃钢神像产品,使之用料更少,加工更加方便,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在全国泥塑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是有相对固定的用工。泥塑作为一个技术性项目,专业性强,员工决不能干几个月就走人,否则就难以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苍南县的泥塑厂往往采用高薪留人,2022年,一般工人的月工资按技术熟练程度,都在一万元左右。现在因为员工难招,学徒工都要发给工资。

七是员工的专业文化程度大大提高。由于泥塑属于美术专业,因而苍南的几家泥塑工厂都喜欢招聘有美术基础的员工,他们稍加培训就能上手,制作出来的泥塑产品质量相对较好。谢作月创办的泥塑厂现由软件工程师出身的儿子谢尚奖当家,他既有家业传承,又有高学历,对泥塑产业的健康发展大有好处。(陈红卫、鲍克让)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