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塑——《苍南老工艺》
时间:2023-06-06 17:00:35 来源:信息中心

糖塑,包括吹糖、糖画等,是苍南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它是以糖油(即麦芽糖、饴糖、冰糖)为原料,来塑造形象的民间食品工艺,通常供小孩玩赏、食用。但吹糖和糖画作品气温高时很容易熔化变形,不易保存,实乃遗憾。

一、吹 糖

从事吹糖这行手艺的人叫吹糖人,今苍南县域内还有70多人会做,以灵溪镇渎浦片区和藻溪镇繁枝片区为最多。目前藻溪镇还有5人从业,年龄在40~70岁之间,主要在集镇和各地幼儿园制作,其中陈汉巧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炳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陈汉巧是藻溪镇繁枝片区流石村人,今年60多岁,已经从业40多年,其吹糖为祖业,已经传承5代,他本人已经带徒弟23人,其中来自黑龙江2人,来自江苏1人。谢炳庄是藻溪镇繁枝片区下应村人,今年65岁,已经从业45年,师从其渎浦红星村妹夫蒋招魁(师从平阳鳌江师傅),至今共带了4个徒弟,他年轻时曾到福建和上海摆摊吹糖,目前主要在苍南、龙港、平阳、福鼎一带从业。灵溪镇渎浦片区华山村金家楼也有人从事吹糖行业。因为收入低,今天已少有青年人愿意学这门手艺,目前从业者最年轻的也已四十多岁。

(一)吹糖的起源

全国的吹糖艺人都供奉浙江温州文成人刘伯温为祖师爷,至今吹糖艺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聚参拜“刘祖师”。传说吹糖工艺起源于元末,明朝开国天子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时,陈友谅采用蜜蜂战对付朱元璋,放出蜜蜂蜇伤朱元璋部队打头阵的将士,敌方阵地久攻不下。朱元璋的智囊刘伯温多虑多谋,他熟知蜂类喜食甜食的特性,命人熬制糖油,用糖稀涂抹在穿着军衣的草人上,全副武装的战士举着草人冲锋在前,蜜蜂闻到糖味粘下去吸吮,哪还顾得上螫人?于是明军马到成功,打败了陈友谅。为庆祝战斗胜利,刘伯温命人做糖人犒赏全军。由此产生了刘智囊智破毒蜂阵的故事。艺人们用糖吹制人和其他动物的艺术就发展开来,并成为他们谋生挣钱的一种工艺。

图片

吹糖人(陈红卫 摄)

另一个传说是朱元璋火烧功臣楼。传说明朝初期,朱元璋担心功臣篡位,子孙皇位不保,便在南京营建功臣楼,假意在楼上大宴功臣,然后准备暗中派人纵火焚烧功臣楼。刘伯温看破朱元璋的毒计,伺机化装逃脱,买下卖糖人的担子,在阔别京城时,串街走巷,以卖糖人为生,这才有了吹糖这一行技术。两个版本,一个论断:刘伯温首创吹糖技艺。至今吹糖艺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聚参拜“刘祖师”。

吹糖艺人把飞禽走兽、器物用具、人物故事、神话传说都融入自己的作品中,题材多为常见的飞禽走兽、神话传说中的人与动物,又以老鼠拖葫芦、双狮之类的动物居多,这是因为老鼠多子多孙,葫芦谐音福禄,拖葫芦大头在后,象征好日子在后头。双狮来源于皇朝时代的高官太师少师,寓意才子辈出,代代做官。龙凤烛带有红、祝、龙凤呈祥的好口彩。大象、金鱼、牛、马、猪、公鸡、飞机等造型的吹糖作品在苍南也常见。

(二)吹糖的制作

吹糖以糖油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调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出数十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形。其制作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吹、扯为要。学徒学艺,先学的就是“吹泡子”。吹糖艺人肩挑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个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的一个小锅里放满了糖油。制作时,吹糖艺人拿着一根麦杆伸进热糖锅里一转,粘上足够的糖油后,吹泡泡一样趁热把糖油吹起来,另一只手拿着小竹签来塑形。也有用手直接拿一块糖油做成空心状,再趁热拉出顶端成丝状来吹,都是要配合吹气力道和手的操作,在短时间内迅速定型成一个吹糖作品。吹糖艺人根据吹塑对象分别运气,吹出的葫芦、南瓜,皮薄中空;吹出的龙身、凤体,丰满光润。有时连吹带拉,用一个糖泡做成枝丫纵横的枯树,用一个糖泡吹成老鼠拖菱角。在已变冷的泡上粘个热泡,还可吹出更复杂的造型。扯,也是吹糖艺人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黄褐色的饴糖在艺人手中越扯越活,做起来十分顺手:本色的糖稀,越扯颜色越淡,可变成淡黄色或乳白色,有如玉雕制品。加了食用色素的糖稀,则越扯越“出色”。

二是将吹与塑巧妙结合起来。糖油是吹糖的主要原料,加热后变软,既可吹成薄而亮的各类造型,又可拉成粗细不同的糖丝,捏成不同形状的配件,易粘且牢固。

吹糖技艺主要功夫在“吹”上,一块糖坯在艺人手中,边吹边捏,再通过搓、压、挑、剪等手段,加上辅助的小铁丝,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一件作品就完成了。此外,团、挑、揉、按、擦、拨也是常用技巧,制作的吹糖作品滑稽活泼、俏皮有趣、寓意深刻。加入红、绿、黄、黑四种色素后的吹糖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二、糖 画

糖画,是以糖为墨、以勺为笔作画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被称为“最甜的艺术”。

(一)糖画的传承

糖画可观可食,是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工艺食品,小孩购买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记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饬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桥墩一带的糖画已经传承五代。

如今在苍南的庙会集市上,还可见糖画小摊;非物质文化下乡和进校园,也可见艺人在表演;县行政中心人工湖公园里也经常有一个37岁的女艺人黄崇霞在摆摊制作。他们身背一只精心设计、多功能的木箱,箱里有一个带糖油锅的小炭炉,箱盖上绘有供人转彩的圆盘,周边绘人兽花鸟图案。圆心设一指针,供人车旋,旋到何物,糖画艺人就现作何物。今有桥墩翁宗恋等四五人还会制作,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翁宗恋经常在全县各地集市中摆摊制作,并参加一些非物质文化传承和表演活动。翁宗恋已经带了四五个徒弟,但因为收入低,今天已少有青年人愿意学这门手艺。

(二)糖画的制作

糖画亦糖亦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最常见的糖画是画面简洁的平面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将糖油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艺人用小汤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在平铺的大理石板(今用不锈钢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糖画。当造型完成后,粘上竹签,待糖油温度降低固化时,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一幅糖画作品便很快制成了。

图片

糖画制作中(陈红卫 摄)

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将一幅幅平面画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若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就制成了。

在绘制糖人之前要先熬糖。熬糖前先准备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要薄一些,这样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糖油。水与糖油的比例是2:1,熔化时要轻轻搅动,防止粘底。水温要逐渐升高,为的是利于糖溶解在水中。水开之后,把水蒸气排到空气中。这时,糖液的温度逐渐变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可以看到,糖液开始起大泡了,这时候温度还不够。熬糖的合适温度是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就差不多了。

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摊成糖片,以便在糖画绘制中使用。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使之冷却、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半个月都不会溶化。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

糖画艺人往往胸有成竹,没有底稿,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要趁热一气呵成,他们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腾云驾雾的飞龙或展翅欲飞的彩凤,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图片

糖画作品(陈红卫 摄)

糖画的题材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文字等,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形象,则用糖油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油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陈红卫)


©政协苍南县委员会版权所有
支持:苍南县政协办公室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苍南县行政中心950室 传真:0577-68881167
浙ICP备 100535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123号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