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民族乡村产业振兴,挖掘特色资源潜力,6月30日,莒溪镇、桥墩镇开展民族乡村产业发展“民生议事堂”活动。县政协提案委主任杜声亮,莒溪镇党委书记颜萍萍,部分政协委员,相关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天井村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讨,为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与会政协委员围绕民族特色产业培育、农旅融合发展、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天井村的乡村振兴注入新思路、新活力。天井村村民代表介绍了该村基本概况及产业发展思路,与会委员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郑伟民委员建议,天井村地处偏远山区,需深化利用本地资源特色,开发林下经济,建立订单式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完善游客吃住行配套服务。
丁学朝委员建议,推广“主理人”模式,通过培养本地产业带头人,以专业化运营提升天井村品牌影响力,吸引外部资源合作。
吴树斌委员建议,从鹿境至天井村的9公里公路狭窄难行,要拓宽路面或增设会车道。同时,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引进外来企业合作,推动黄精、茶叶、毛竹、金线莲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董加亮委员建议,提升交通设施是吸引游客的前提。要让游客进得来,更要留得住。要完善餐饮住宿服务,打造原生态农家菜体验,让游客品尝到本地生态蔬菜和家禽的独特风味。
包中双委员建议,走“特色品牌化”道路,聚焦本土农产品精深加工,并开发徒步天井古道等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户外爱好者。
郑昌南委员建议,天井村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可重点发展黄精等特色种植业,打造高附加值农产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形成产业链。
刘清华委员建议,借力“互联网+”,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扩大天井村的知名度,破解地理条件限制带来的客流不足问题。
雷开甫委员建议,天井公路的拓宽受到土地要素的制约,要利用现有弯道开发机车骑行体验项目,化劣势为特色,同时推广民族特色农产品,拓宽增收渠道。
颜萍萍表示,委员们提出的建议直指天井村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天井村当前重点发展共享农田、黄精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推出“农田认领”体验项目,游客可自主选择种植农作物,收获时可选择配送或现场体验农耕乐趣,增强游客参与感。希望借助政协平台,让天井村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杜声亮充分肯定天井村的发展潜力,指出其拥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建议以“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融合”为核心发展路径。他强调,天井村可依托千亩竹林资源,延伸“竹经济”产业链,推动竹制品精深加工、竹海观光旅游等特色产业。同时,整合天井小学抗战历史、三大戏班非遗技艺、明代银矿遗址等文化资源,通过文化叙事赋能乡村旅游,塑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品牌。此外,结合高山气候优势,发展避暑康养、生态农业等多元业态,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
微信公众号
委员履职认证